中国·金沙集团-WWW.3354CC(股份有限公司)-BinG百科 NO.1-1

党建新闻

Party building news

我眼中的红军 ——西安金沙集团3354CC公司白浩强

党建新闻 2016-08-12

2016年8月2日至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安高新区工会干部培训班,在江西干部学院的培训中,我们沿着红军的道路来到了毛泽东旧居、黄洋界哨口、八角楼、龙江书院,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献上了花圈,悼念了为革命牺牲的四万多名红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大型革命斗争实际演出《井冈山》等现场教学生动的还原了井冈山革命的伟大与艰辛。背起扁担重走起朱毛红军挑梁的小道,崎岖的小道上让人不自觉的陷入沉思。充实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有几件事使我印象尤为深刻,它让我看到了老一辈的红军用异常坚定的信念做着许多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生廉洁奉公的红军

      1998年6月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在北京溘然长逝,她在《生命熄灭的交代》中写道:“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多么朴实的言语,是怎样的超脱才能写下这样的遗言?根据曾志的遗愿,她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小井红军烈士墓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墓碑很简单,上面仅仅刻下了“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几个字,就这样的几个字总结了她的一生。

     时隔24年,经多方联系,曾志与当年出生仅26天就迫不得已送人的儿子石来发取的了联系。石来发一家在井冈山农村务农,生活非常艰难,他曾希望他的亲生母亲能够帮他们家解决商品粮户口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却是:“组织上没有给你解决商品粮的问题,说明是有困难的,我怎么能因为你个人的事情再给组织添麻烦呢……”。曾志没有利用身居高位给她的儿孙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回头看看我们,我们总想为儿女做点什么,给子孙留下尽可能多的财富。

甘愿奉献全部的红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在井冈山小井医院的实地教学中,《师长献盐》的雕塑让人印象深刻。当年,由于敌人的封锁,井冈山的工农红军物资匮乏,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点消炎的药水都没有了,就用食盐水,甚至用石灰水给伤员消炎。红军师长张子清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负了重伤,住在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一包包盐都藏在铺底下。当1928年底,根据地食盐已完全断绝,伤员们已没有一点食盐用的时候,他把所藏的那一包包食盐都捐给那些急需食盐洗伤口的重伤员使用,而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在井冈山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战友得救了,张子清红军却牺牲了。那些无数为革命献出全部的红军,他们听从的自己内心的呼唤,追随着革命的脚步,我相信,当时的他们都是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

只想为党工作的红军

      甘祖昌于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国解放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一次事故中他的脑部受到了损伤,甘祖昌认为自己不能再胜任组织安排的领导工作,不止一次向组织上写报告:“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解甲归田后,甘祖昌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家乡的建设,回乡29年来,甘祖昌和乡亲们一起,用辛勤的汗水修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老人,她丢下城市里的一切,追随丈夫来到贫穷落后的老家支援乡村建设,她全心从事教育事业不忍心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辍学、捐钱捐物、扶助弱小,在她的影响下那么多的人坚强直面人生。对待自己的吃喝穿戴,她一切从简,做起公益事业,她绝毫不含糊。培训中播放了一段视频,她说:“共产党没有利益,人民的利益才是共产党的利益”,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我们每个一人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应当深刻体会并坚决遵守的信条。一个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故事,老一辈红军的形象越发清晰的在我眼中伫立,他们高大宏伟却又平易近人。

红军精神的火种

      江西干部学院培训中的老师大多出生在80、90年代,这个团队中的骨干力量也是这些年轻人。在一次次真情流露的讲解中,我感受到他们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境界高尚、宣讲纪律严明的队伍。每天面对相同的工作,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枯燥,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创新。正是因为被红军精神所感染,他们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动着听众也感动着自己。这次培训班中的74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培训结束后心中无一不充满了感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上,培训老师将红军精神传递给了无数来到井冈山的人,而这些人又带着红军精神去到了全国各地,这就是红军精神火种延续的希望。“和平年代同革命年代相比,对理想理念的考验和检验虽然内容和方式有别,但标准和要求无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军精神的火种必将成为燎原之势,感动更多的人,一步步的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jpg

责任编辑:黄珊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日


Baidu
sogou